政府将于世界地球日起,实施首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,禁止商户销售部分即弃塑胶物品,甚至连“棉花棒”都被列为禁销品。

 

由 4 月 22 日起,本港实施首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,包括禁止食肆提供或销售 9 类即弃塑胶餐具。当中包括发泡胶餐具、饮管、搅拌棒、碟。而即弃塑胶制成的杯、杯盖、胶碗、胶盒及食物容器盖只禁止向堂食顾客提供。

 

而在其他塑胶产品方面,第一阶段将禁止销售和免费供应棉花棒、气球棒、充气打气棒、荧光棒、派对帽、氧化式可分解塑胶产品、雨伞袋、食物胶签以及胶牙签。而酒店和宾馆则禁止免费供应即弃洗漱梳妆用品及即弃胶樽装水。宣传用塑胶包装纸巾与非医疗用透明即弃胶手套亦被禁止免费供应。

 

但于第二阶段, 9 类即弃塑胶餐具则会完全禁止食肆提供或销售,无论是堂食及外卖都受此限制。同时,第二阶段将禁止销售和免费供应多环胶圈套、枱布、牙线棒,以及禁止免费供应耳塞。

 

如有任何人违反有关法例,环保署将发出 2,000 元定额罚款通知书,最高可罚款港币 10 万元。有商会表示环保署没有通知业界,许多人是透过传媒报道才得知推行新措施,令商户难以于短时间内执行。此外,如果食肆改用其他物料作为食物器皿,有可能倾泻或渗漏。而转用其他物料更令成本增加数倍。

 

环保团体绿色和平表示,现阶段政策规划未有投放资源推动可重用餐具借还系统等替代方案,恐令即弃塑胶的弃置量转移至其他即弃物物料,无助解决本港垃圾量高企问题。而各地政府除了提倡禁用,亦推动可重用餐具借还系统,以及透过奖赏鼓励自备等措施。但现时政府只提倡禁用,并无其他补救措施及任何利诱,团体促政府加快社区推动可重用餐具借还模式,达至源头减废。

 

有关新法例只适用于本地的实体及网上零售业务,至于非本地的网上零售平台并不受新法例规管,所以有用开胶棉花棒的网民担心,亦不用担心在淘宝网买“违禁品”,或触犯法例。